2013年元月6日,天水矿产勘查院境外勘查科非洲喀麦隆地质项目一行十二人乘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七日下午,到达北京,在临下班前终于办完了非洲之行的防疫证件。八日赶往机场T3航站楼,经过烦琐而复杂的安检程序,九日凌晨一点登机飞向中转地--土耳其。经过十一个小时的飞行到达了土耳其机场。在无聊、饥饿、交流障碍中,煎熬等待了十二个小时后,于当地时间十日下午终于登上了飞往喀麦隆的班机,又经过了六个多小时的航行,到达了神秘的非洲喀麦隆共和国首都雅温得国际机场。
喀麦隆法金公司派人接机,虽然一切还算顺利,但是我院职工的四个行李箱丢失。通过联系机场,经过一个星期的等待,总算满意的把行李箱给找了回来。
喀麦隆首都雅温得的一个星期,由于语言交流的障碍再加上吃住行的高额费用,大家克服困难,住的法金公司办公楼打地铺,白天热的冒汗,晚上蚊虫叮咬 每天下午在华人饭馆吃一顿,早餐面包,维持身体的能量。项目负责人付贵平,文宏波,联络负责人党宽太3人,日夜奔波协调法金驻喀麦隆总经理王宝良,在最大保护我方利益的前提下,商谈有关工作事宜,积极联系大使馆,使我院职工在驻喀大使馆得以备案,为安全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尽快实施项目,大家积极配合,联系驻地,购买灶具和施工材料,以及生活用品。于元月16号包括法金公司工作人员、翻译、司机一行18人驾车开往距首都400公里的喀麦隆南部省曼甘地区。当天下午到达,经过旅途劳累和半天的休整,第二天我们终于见识了茂密的热带雨林和沼泽。具有丰富野外一线工作经验的化探高级工程师党宽太同志亲自带队,项目负责人付贵平,文宏波带领大家深入测区,熟悉地形和地理环境。
让大家目瞪口呆的是荆棘缠身,丛林密布,沼泽遍地,方向迷失,而蚂蚁飞虫更让大家望而却步。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生理以及心里难以承受的恐惧,队员们一个个望林兴叹,怎么办?付贵平,文宏波动员大家研究对策,首先无论什么困难,工作那怕进度再慢也一定要先开展,碰到问题解决问题,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推进工作任务进度。经过积极的筹备,于元月19日踏进了神秘而未知的测区。这里属热带雨林气候,人口稀少,丛林长年生长,几乎为原始森林,里面人烟绝迹多少危险,多少未知我们只能不断的前行、不断的探索。这里要有铁的身体,钢的意志,才能一步步走下去。
发展才是硬道理,生命是工作之本,安全是重中之重。工作是为了发展,团结和谐是喀麦隆境外项目的方针策略。第一个工作日由党宽太,付贵平,文宏波三位负责人带着多年化探摸爬滚打的丰富经验,身先士卒,各自带队,深入丛林,踏进泥泞的沼泽,让大家提升信心。闷热的丛林遮天蔽日,可以讲汗流浃背的词语最早可能出自非洲雨林;蚊虫叮咬让人心如刀绞,王卫东,田洋两位同志遇到几十米宽的红蚂蚁带,浑身的蚂蚁撕咬马上皮肤发生大面积过敏,让人看的心酸,紧急送往当地医疗机构脱敏治疗,但工作的步伐没能阻止他们前进的脚步,第二天稍有好转继续坚持工作。
项目负责付贵平,文宏寄肩负着院党委和院地质公司的嘱托,工作安全两手抓,每天天一亮就起床叮嘱,检查上山必备物品和行进中的安全,工作的方法,开路民工的召集,做到实施具备,不留纰漏。晚上一个人未从雨林里出来,跑前跑后,直至大家全部上车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晚上回来检查记录,样品,输入数据,分配第二天的工作,直至凌晨才能休息,几个小时高压的工作强度到达了极限。但他们为感染大家的情绪,始终以自己的行动做到了身先士卒,有苦有累放心中,为了是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整个团队的士气,顺利的开展工作。
50后的王新黎同志面临退休,但做到了站好最后一班岗,虽然没奋战在第一线,但每天忙碌的采购,做十几人的饭,可以讲从天亮起床到天黑上床,一天的工作只有自己知道承受着多大的考验。老王长讲一句话:由于生活采购品种的有限,只要大家吃饱,每天安安全全,苦点累点不可惧。
60后的谢德岭、冯革民、刘亚峰面对每天需要超强的体能考验,说实在的力不从心。沼泽、丛林、河流、潜在的动物危险,每天一身泥,一身水的跨越前行。心理、生理上都达到了崩溃的边缘,但面对工作必须承受、坚持。虽然对年轻一代在工作中无微不致的关怀照顾,但化探工作本无情,每天的工作量必须完成。流血流汗不掉队是他们工作之本。
70后的吴永林、王宁、王伟东、梁海锋地质战线的中坚力量,面对空前的困难和超常的工作环境,大面积的沼泽不畏惧,深一脚,浅一脚。带着满身的泥泞艰难前行,让人感动、让人心酸。正如他们所讲,喀麦隆恶劣的环境是我们不谈金钱与付出的地方,而是让大家紧密抱团,相互合作,让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90后田洋洋,新时代的娇子,让大家刮目,带着军人无所畏惧的气概从不喊累、不叫苦,坚韧的品格、坚强的意志,是我们看到了地质事业发展的希望。
字字心酸泪,行行地质情。工作只是个开始,步步危机,一个月后各种疾病都在考验着项目员工,愿他们无论多么艰苦、艰难,每天能平安出发,安全返回。
喀麦隆地质工作点滴
坚持、诚信、密林、毒蛇、蚂蚁、沼泽、迷失……时时与喀麦隆进行的地质工作相伴
喀麦隆1:5万 化探土壤测量,在项目负责人付贵平、文宏波的带领下经过了半月的奋战,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诚信与信誉是生存之本,万里之外一个小的团队,不能说他们的思想有多么高尚,但他们的确是团结一致,相互勉励、相互理解,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密林,是他们每天前行中无法逾越的障碍,每天工作最少步行几十公里。路在何方,路在脚下,靠当地民工一刀刀砍着密林而前行,让人焦虑无耐,最可怕的蚂蚁、毒刺,毫不夸张的讲每天在密林里、沼泽里衣服都要脱几次,来清理满身的红蚂蚁,忍受着毒刺的扎刺,每个人都是伤痕累累的坚持上岗。
毒蛇,也许在国内陇南地区工作常遇见,司空见惯,但这里的蟒蛇,如小腿粗,让人头皮发麻,在工作中防不胜防。半个多月工作中民工已经砍死两条2米左右的蟒蛇,都是有毒的,几乎每天能见到,工作中人人时刻绷紧着一根弦。
沼泽,让人恐惧,每天踏向工作区第一步就是沼泽。无论你怎么干,无法避免,甚至全天都在沼泽里奔波。从早到晚一身泥、一身水。衣服鞋就没干过。元月29日,有一采样组下午5点钟,人还在齐腰的沼泽中前行,1公里左右的大沼泽后退不可能,只能硬着头皮艰难的前行。密林外边的人聚在一起焦虑的等待消息,沼泽里的人恐惧,绝望的前行,如果下午6点走不出沼泽那就意味着只能在沼泽里过夜,再加上又怕鳄鱼、毒蛇来袭,可以讲人几乎崩溃。终于在6点整安全的走了出来,大家见面后不知是悲是喜、是祝贺是安慰,只能默默无语,每人心中好似万箭穿心般的疼痛。
迷失,工作中安全是项目向前推进的重要因素。人的生命与健康是发展的大前提,虽然每天都在探讨怎样在天黑之前安全走出丛林,但星罗密布的沼泽,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路不可能有,只能依靠一部GPS来掌握方向,由于森林较大信号不好,GPS反映不灵敏,有时前后左右几十米显示坐标不变,让人误导,随时都有分不清方向的情况。再加上预想和结果的矛盾、密不透风的丛林、无法预测的沼泽,如果下午5点走不到预定的位置,焦急、烦躁、绝望、恐惧全部袭来。元月28日晚7点,十几个人,两辆车,沿路各路口焦急的用对讲机喊话,大家几乎疯了一样但没有回答,有一采样组及带的民工还是没有走出茫茫的丛林,最后通过手机终于联系上他们,由于遇到了大沼泽实在无法穿过,无耐的绕行,天黑后迷失方向。确定坐标离路直线距离5公里,其中3公里丛林、2公里沼泽。只知坐标,没有路全力进去营救,有可能造成营救人员的迷失,再加上所有人员采了一天样都已又困又乏,经过研究,最后征求当事人的同意晚上在丛林里过夜,注意毒蛇猛兽,生上两堆火。大家回到驻地已是凌晨,情绪低落到冰点、担心、焦虑胜过肌饿随便吃了点,一夜几乎未眠,过一小时发个信息来共度慢慢的长夜。密林里的同事元月28日之夜,当时的处境和心里的压力我不愿多分析,可能是他终生之痛。29日为了消除大家的恐惧心理、稳定情绪、激发斗志,由文宏波带领大家继续工作,在疲惫中忘记恐惧和烦躁,也许太残忍,但必须在困难面前不挺住。凌晨4点付贵平及王伟东带上两个民工和翻译前去迎接,在29日早9点赶到他昨晚露宿的位置,可是他已离开,通过对讲机联系他说他昨天还有两个样没采,他去采样了。听到对讲机里的回答,前去接应人员已说不出什么话,双眼只有止不住的泪水。这就是天勘院的一名普通地质工作者。29日10点三人终于见面,当看到他一身的泥及湿透了的衣服和鞋还背着样品时,三人默默拥抱前言万语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
艰苦的环境磨练人的意志。危险的环境塑造永往直前的精神。
喀麦隆项目部:刘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