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甘肃省有色地勘局天水矿产勘查院!

站内搜索

搜索
要闻播报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要闻播报
初心如炬照前路 地质为剑护山河 省有色地勘局“七一”系列主题活动纪实

日期:2025-07-02

作者:李斌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省有色地勘局各级党组织紧扣“赓续红色血脉、砥砺地质报国初心”主线,精心策划开展“迎七一”系列主题活动。通过重温入党誓词、红色基地研学、走访慰问老党员、集体观影等形式,从机关会议室到野外项目现场,从革命纪念馆到工业博物馆,全局全体党员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将入党初心转化为“为国找矿”的铿锵步履,推动红色基因与地质精神深度融合,让地质锤与党旗在崇山峻岭间同频共振。激励全局党员干部在新征程中以实干担当书写地质事业新篇章。

 

    局机关党委:誓词凝初心  使命启新程

7月1日上午,局机关党委组织2025年预备党员宣誓暨“七一”重温入党誓词活动,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在庄严肃穆的国歌声中开启精神洗礼。领誓人带领党员面向党旗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铿锵誓言在会场回荡,字字承载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

新党员代表发言时感慨:“面对党旗宣誓的瞬间,深感责任重于泰山。这不仅是对党的承诺,更是地质人‘为国找矿’初心的再锚定。”局二级巡视员、机关党委书记汪海峰结合党的百年奋斗史与新时代地质使命,寄语党员干部:“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资源保障大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做新时代干净担当的地质尖兵。”

活动以仪式教育为载体,既为新党员上好“入党第一课”,也让老党员重温入党初心。党员们表示,将把宣誓仪式的精神洗礼转化为工作动力,在矿产资源勘探、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勇挑重担,为地勘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图片


 

兰州矿勘院:纪念馆里悟初心  先烈精神照前路

6月26日,兰州矿勘院党委组织40余名党员、新提拔干部赴兰州战役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在烈士纪念塔前,党员代表敬献花篮,全体人员重温入党誓词,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回溯革命历史。讲解员讲述兰州战役中先烈们“冲锋在前、不惧牺牲”的壮举,展厅内泛黄的作战地图、残破的武器装备,无声诉说着战火纷飞年代的艰辛。

“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用毕生心血铸就的忠诚品格,与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一脉相承。”院党委副书记杨君在现场教学中强调,“从战场到矿场,变的是阵地,不变的是为国家奉献的初心。”党员们漫步展厅,感悟革命先烈“为民族谋复兴”的崇高理想,对照地质工作者“以山野为家、以找矿为荣”的奉献精神,在思想碰撞中深化对“地质报国”的理解。

活动结束后,参会青年党员坦言:“参观让我明白,新时代地质人的‘战场’就在崇山峻岭间。我们要像先烈们攻克堡垒一样,攻克找矿技术难关,用实际行动告慰英灵。”


图片


 

天水矿勘院:走访慰问传党情  老党员精神励后人

6月25日,天水矿勘院党委开展“七一”走访慰问活动,院党委书记侯军林一行看望离休老干部、“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及困难党员,送去组织关怀与节日祝福。

在98岁高龄的离休老党员潘登元家中,老人小心翼翼捧出挂满“光荣在党50年”“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章的红布,激动地说:“今年6月,我孙子也成为预备党员了!我们祖孙两代人接力跟党走。”潘老回忆抗美援朝战场上入党的经历,叮嘱年轻党员“要珍惜当下,为国家多找矿、找好矿”。侯军林握着老人的手感慨:“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要传承好您的革命精神。”

在张德各老同志家中,侯军林为其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老人轻抚纪念章哽咽道:“这是党组织给我的最高荣誉。”慰问组详细了解老党员生活近况,叮嘱家属悉心照料,并表示将持续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此次慰问不仅让老党员感受到组织温暖,更让年轻党员接受了一次“沉浸式”党史教育。侯军林强调“潘老的故事让全员党员干部明白,地质报国不是口号,而是像他一样,把一生都献给党和国家需要的地方。”


图片


 

白银矿产勘查院:重走红色故地  汲取奋进力量

6月30日,白银矿产勘查院党员干部赴景泰红四方面军赵家水总指挥部旧址、大拉牌战斗遗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追寻西路军足迹”主题党日活动。

在赵家水总指挥部旧址,斑驳的土墙上还留存着当年红军书写的标语,破旧的军衣、油灯等文物还原了西路军艰苦卓绝的斗争场景。党员们跟随讲解员的讲述,了解红四方面军在景泰集结西进的悲壮历程,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段历史,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先烈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

在大拉牌战斗遗址公园,全体人员向红军西路军纪念碑默哀,聆听战斗中“以少胜多”的英勇事迹;在红西路军烈士陵园,大家敬献花篮,绕行墓碑时,不少党员眼眶湿润。不少青年党员感慨“墓碑上很多烈士连名字都没有,但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为人民牺牲一切’。”

在一条山战役纪念馆,通过电文、图片、战斗场景复原,党员们系统学习西路军浴血奋战的历史。参观结束后,全体人员在宣誓碑前重温入党誓词,将“地质人”的铿锵誓言融入对先烈的缅怀中。参与活动的党员干部表示:要把西路军的奋斗精神转化为找矿突破的动力,在野外一线践行地质报国初心。


图片


 

张掖矿勘院:光影里的红色洗礼  岗位上的使命担当

6月27日,张掖矿勘院组织70余名党员、积极分子观看红色影片《浴血誓言》。影片以西路军梨园口战役为背景,还原了红军战士“血战到底”的悲壮历史,跌宕起伏的剧情让观众数次落泪。

“‘生是红军的人,死是红军的魂’,这句台词直击心灵。”观影结束后,参与观影的青年党员无不红了眼眶,“对比先烈们在冰天雪地中忍饥挨饿仍坚持战斗,我们在野外工作遇到的困难又算什么?”影片中红军战士为保护群众牺牲的场景,让党员们深刻理解“人民至上”的内涵,也让地质工作者对“为国家找资源、为人民谋福祉”的使命有了更具象的认知。

张掖矿勘院党委将观影活动与“能力作风建设年”结合,要求党员把感动转化为行动。“我们要像先烈们坚守阵地一样,坚守地质岗位,在矿产勘探、灾害防治等领域攻坚克难。”党委书记张志诚在交流中提出要求。据悉,该院后续将开展“观影谈体会”活动,推动红色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


图片


 

有色地调院:多维研学强党性  赋能发展开新局

6月19日至20日,有色地调院党委组织党员干部赴古浪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红军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古浪廉政教育中心、武威市四史教育馆、凉州战役纪念馆,开展“迎‘七一’明责笃行,强党性开创新局”主题党日活动,接受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

在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党员们穿行于茫茫林海,参观“六老汉”治沙纪念馆,被三代人“甘守荒漠、誓把黄沙变绿洲”的精神震撼。“治沙人用铁锹栽出绿水青山,我们要用地质锤敲开资源宝库,本质上都是为国家奉献。”党委书记白仲吾在现场教学中说。

在红军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院党委书记、院长白仲吾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党员们通过文献、影像还原西路军悲壮历史,在“血与火”的叙事中感悟信仰力量;在古浪廉政教育中心,通过“鉴往知来”“警钟长鸣”等展厅学习,党员们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在武威市四史教育馆,大家回顾地方发展史,在“初心讲堂”重温入党誓词。

“从生态治理到革命历史,从廉政教育到地方发展,这次活动让我们在多维学习中补足了精神之钙。”青年党员纷纷表示,要进一步把八步沙人的“愚公精神”与地质人的“勘探精神”结合,在矿产调查、生态修复等工作中勇当先锋。

 


图片



有色工勘院:追寻先辈足迹  感悟工业匠心

6月26日至27日,有色工勘院党委组织党员赴天水邓宝珊将军纪念馆、工业博物馆开展实践教育,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汲取奋进力量。

在邓宝珊将军纪念馆,党员们面对党旗重温誓词,参观“立志报国”“民族大义”等展区,通过泛黄的照片、手稿,了解将军“忠贞爱国、追求真理”的一生。青年党员代表在留言簿上写道“将军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这份担当值得我们学习。”

在天水工业博物馆,党员们透过数字沙盘、全息影像,追溯天水工业从手工业到现代化产业的百年变迁。当听到老工业人“一把扳手闯天下”的创业故事,看到“长城开关”等本土品牌的创新成果,不少党员感慨:“从革命先辈的爱国精神到产业匠人的开拓精神,都是地质人干事创业的宝贵财富。”

院党委将活动与“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结合,要求党员以邓宝珊将军的“忠贞”为指引,以工业人的“匠心”为动力,在工程勘察、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精益求精。“我们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地方经济的实效,用高质量项目诠释党员担当。”院党委书记、院长张朋定在总结时强调。

 


图片



矿研院:野外一线淬党性  地质初心砺征程

6月30日,矿研院组织21名党员干部赴景泰县大甘沟项目现场,开展“赴野外・强党性”活动,将党性教育课堂搬到地质找矿最前沿。

在崎岖的山路上,项目负责人手持地质锤讲解岩石采样、矿化识别技巧,党员们俯身观察岩层露头,亲手敲击矿石标本。“野外工作看似枯燥,每一块岩石都可能藏着国家需要的资源。”项目负责人的介绍,让机关党员直观感受地质人的艰辛。“烈日下,汗水浸透工装,但大家仍专注于地质现象观察,这比坐在会议室学文件更有冲击力,让我们真正理解了‘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的内涵。”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张煜说。

在野外项目部,院党委慰问一线人员,简陋的板房、整齐的地质资料、晒得黝黑的项目组成员,勾勒出地质人“甘守寂寞、为国寻矿”的群像。听着他们克服缺水、严寒等困难推进项目的故事,党员们深受触动。院机关党员干部表示“野外同志用脚步丈量山河,我们在机关更要做好服务保障。”

活动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既让机关党员体验野外艰辛,也让一线职工感受到组织关怀。院党委书记、院长周继强强调:“要把野外一线作为锤炼党性的主战场,让‘地质报国’的初心在崇山峻岭间生根发芽。”

 


图片 


  


省有色地勘局“七一”系列活动以“沉浸式教育+实践性转化”为路径,让红色基因与地质精神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从老党员潘登元的纪念章到野外项目的地质锤,从兰州战役的弹壳到现代钻机的钻芯,全局党员在历史切片与现实场景的互释中,读懂了“地质报国”的深层密码:它是八步沙治沙人“一棵树接着一棵树”的坚守,是西路军战士“一条枪接着一条枪”的冲锋,更是当代地质人“一座山接着一座山”的攀登。

先烈们用鲜血染红旗帜,我们用矿脉续写忠诚。正如一位参与野外党建的老专家所说:“我们的地质图上,每一条勘探线都是延伸的入党誓词。”在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新征程上,省有色地勘局这支“地质铁军”正以锤为笔、以山为纸,在祖国的山河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红色答卷。


文章来源:甘肃地勘公众号

版权所有 甘肃省有色地勘局天水矿产勘查院    陇ICP备2023001175号-1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社棠东路7号 电话:0938-2518910(办公室) 传真:0938-2518910 邮编:741024

甘公网安备 62050302000313号

关注公众号